合肥大科学中心两项成果获2019年省科学技术奖

发布者: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0-07-08浏览次数:57

629日上午,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合肥召开,省委书记李锦斌、省长李国英等省领导出席会议。会上发布了2019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。合肥大科学中心两项成果榜上有名:一项获科技进步特等奖,一项自然科学一等奖。

获奖成果分别是:匡光力等人完成的“稳态强磁场国家大科学工程”获科技进步特等奖,这是安徽省科技奖励设立以来首次评选出的特等奖成果;高翔等人完成的“EAST双输运垒的实现及其应用”获自然科学一等奖。

       

省委书记李锦斌为匡光力颁奖


 

项目简介: 

    安徽省科技进步特等奖 

  “稳态强磁场国家大科学工程”项目团队为弥补我国强磁场条件的缺乏,经过多年自主创新,打破国际技术壁垒,成功克服关键材料国际限制、关键技术国内空白等重大难题,超越法国、荷兰、日本等发达国家,建成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台40万高斯级混合磁体,建成三台场强创世界纪录的水冷磁体,磁体技术被评为国际领先;首创国际唯一的水冷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将扫描隧道显微镜、磁力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组合起来的组合显微系统,建立了世界先进的科学实验系统,使我国稳态强磁场极端条件实现重大突破。 

  项目的建成使我国稳态强磁场实验条件从无跃升至世界领先水平。建成的装置已为136家用户单位2000余项课题提供了实验条件,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成果,有力支撑了我国多学科前沿科学探索。稳态强磁场装置不仅是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三大核心装置之一,更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关键基石之一,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 

    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 

  “EAST双输运垒的实现及其应用”项目团队围绕稳态高参数等离子体这一重要科学技术问题,在我国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上,理论模拟并实现了一种准稳态、同时具有ETBITB(即双输运垒)的等离子体。聚变堆的堆芯等离子体物理设计涉及等离子体平衡与稳定性,约束与输运,加热与驱动等问题。项目组在EAST双输运垒先进等离子体模式研究基础上,利用集成模拟程序优化了约束、平衡与稳定性,完成了CFETR的堆芯物理设计;在Nuclear Fusion等聚变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重要学术论文8篇,共计获得SCI他引200次。

科技部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:“EAST双输运垒放电模式的实现是原创性成果,属于重大创新,是突破性进展”。双输运垒模式的首次实现及其在CFETR堆芯物理设计中的成功应用,是我国“人造太阳”EAST装置的一个里程碑,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。